-花香未散 就到秋凉荧屏古玩 不怕撞车
这样的戏 我写100部没问题!
《人生几度秋凉》描绘的是一幅民国初年军阀混战、百姓动荡的众生百态图:清室后裔富三爷(张铁林)不甘心失去权势,野心勃勃的搜集古玩、养戏班子,想借此结交洋人延
续光耀;乐善好施的儒商(李诚儒)接管了古玩店;而奸商余旺财(李立群)则为发财不择手段;还有斯琴高娃的“没落家族掌门人”、史敏的“戏班当家人”都为这部戏增添了浓浓的京味。
陈燕民身兼这部戏的编剧和导演,继《人虫》(及续集)、《京都纪事》后又过了一次京味电视剧瘾。高大爽朗的他,毕业于中文系,京剧、古玩、字画鉴赏无一不精,不过没什么“古里古气”,而是快人快语,说到激动处还直拍大腿。被问到为何“重复”在传统文化甚至京味文化这个领域里,他眼睛发亮、扳着指头给我们数:“首先,《人虫》里只有5集古玩的戏,我拍得不过瘾,很多人看得也不过瘾;其次,近年来古玩热起来了,据说文艺作品的兴旺对咱们国家的文物回流都有推动作用呢!还有,选取的是民国初年这段时间,从1912年到1929年这17年,军阀混战,政府混乱,内阁大臣任职最长时间的是6个月零8天,最短的只有3个星期!民生百态更是纷繁复杂,京味、民俗味很多都是那个时候形成的。但是拍这段历史的电视剧却不多,以至于从台湾来的李立群,不知道北洋军阀是什么呢。最后嘛,就是我早就想把古玩和京剧结合起来了,这两种都是国粹呀!”
面对“与《五月槐花香》的区别”这个也许被问过很多遍的问题,他还是耐心地说“就是我刚才说的后面那两点嘛,选取的时间不同、凝聚的文化不同嘛。”但记者们显然还是不满足:“《人生几度秋凉》和《五月槐花香》题材相近,主要演员重复(张铁林),现在又前后脚地播出,您不担心?”陈导歪着头想了想,笑了——被自己的比喻逗笑了:“你家生个儿子,我就不能也生个儿子?嘿嘿,这是从市场、从生存角度讲。其实我也很委屈,是我这个戏筹划在先的呀!有意思的是,那天正好张国立他们和我们都在电视台录制节目,他们从楼梯上下来,与我们对头碰,国立笑说‘我们刚才可说自己的戏好来着!’我也笑笑‘那也不能你们好,我们的戏就死了呀!’”
越说越激动的陈导忍不住爆料说:“有人还曾经打电话叫我们别拍了呢!这未免太小心眼了吧!我一听就叫张铁林比较两个剧本,有重复的地方我都可以删!就凭我的知识和对古玩的熟悉,这样的戏写100部没问题!”
京口:李立群最勤练 道具:七成是真古董
“李立群的母亲就是老北京的世家子弟,而且他的普通话已经是台湾演员中最好的了,但是在片场,休息时他很少打手机、聊天什么的,而是一有空就拿着报纸、剧本练“京口”,很敬业呀。这个戏的很多演员都是古玩爱好者,李立群本人在瓷器方面颇有研究,他老婆会画,他会烧制,两人边画边烧,瓷器都卖掉了呢!(陈导似乎有些羡慕)还有张铁林的手札收藏在国内是这个(翘起大拇指)!”
“剧中的古董道具有7成是百分之百的真品!开始时琉璃厂的一个老板给我提供了很多仿制品,后来世界收藏家协会的王京斌听说了我的戏,亲自把好多古董拿来供我拍!一个釉里红大瓶就值1700万美元呀!我当时一下子血就冲到脑袋上了,这戏也得拍好,古董也得看好,否则我就成“千古罪人”了!”
我愿意一辈子拍这样的戏
陈燕民的戏也许将继续沿着一条路线走:传统文化。即将开拍的《无字碑歌》(陈导基本同意称它为“为武则天平反的戏”)又让他看过了300多万字的历史资料,做了10多万字的笔记,光笔芯就写完了8根!文化气息如此浓厚的一个导演,不怕作品不适应今天的商业社会吗?“我承认现在快餐文化盛行,但就在天津,一群高中生来和我谈《古玩虫》,说的真好,感动得我都快哭了。他们不就是吃麦当劳长大的一代吗?所以咱中国的影视作品也一样,有快餐,也要有谭家菜这样的传统文化!我愿意一辈子拍这样的东西!”
这位执著于编剧、导演的陈燕民,问起他《人生几度秋凉》在美术馆和王府井的大幅宣传照,他只说了句“负责宣传的人做得很好”,显然只把心思放在了拍戏上。本报实习记者吕佳